温室里打工,每天有80元钱的收入。同时,她对农业生产有了颠覆性的认识。“我们在山里种辣椒春天播种9月份才能收,温室里3个月就能摘不说,价格还好得很,今年一座棚4个月就卖了16000元。”
    “我已经申请了一座日光温室,再不能单靠力气吃饭了。”徐国兰充满期望地说,“我打算用一年时间学会种植温室,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据了解,目前在五道沟,有超过400名下山的贫困群众正在一边赚钱一边学习,春节前,合作社为他们支付工资超过120万元。
    按理说,日光温室建好了,产业跟上了,胡中山肩上的担子该小了,但记者却时常发现他眉头紧锁。
    问及原因,这位黝黑清瘦的老人望着绵延起伏的日光温室说:“这还不够,现在合作社推行订单农业,不愁销路。将来群众自己种植时,销路是个大问题。”
    胡中山说,过些日子他们要去山东和北京对接蔬菜收购商,争取今年入驻一到两家企业,提前解决销售瓶颈。
    “改变山区群众生产种植习惯需要过程,但我们不能等,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一定要做在前面,群众脱贫才真的有希望。”
阻止贫困代际传递,把最好的医疗教育放在移民区
    3月7日一大早,住在黄花滩的郭福老人骑着电动车用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就来到了古浪县人民医院医联体绿洲医院。他此行的目的是通过中医针灸治疗困扰自己10多年的骨关节炎。
    记者看到,这座位于新建移民区——绿洲小城镇附近的现代化医院总高3层,无论是就医环境,还是医疗设施,都丝毫不逊色于县级医院。
    古浪县卫计局局长杨万祥介绍,这座医院今年2月才开始运营,总投资5500万元,设备投资2000多万元,整合了附近3个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卫生资源,拥有8个临床科室、7个医技科室,能够开展内、外、妇、儿等常规诊疗项目和疑难危重病例诊治,是全县最大的乡镇综合医院。如此大力度整合医疗资源的根本目的,就是为绿洲生态移民小城镇及周边乡镇15万多群众的就医提供坚强保障。
    跟随郭福老人,记者进入门诊大楼。中医熏蒸室内具备古浪县最先进的治疗设备,超短波治疗室里患者可以一边听音乐一边治疗上肢和腿部疾病,针灸室里更是挤满了人。
    风湿骨病科主任张恒告诉记者,这个科室光设备就花了200多万元。
    这么大笔的投入在一所乡镇医院绝非“漫无目的”。张恒说:“我们事先调查发现,很多山区来的群众患有严重的骨关节疾病,有些甚至骨关节变形才来就医,这是就医难造成的。因此,我们选择引进最好的治疗骨关节病、风湿的设备,力求让移民群众享受到跟城里一样的医疗服务。”
    说话间,郭福老人的腿上已经扎上了干针。他告诉记者,过去看病套个骡车下山一个小时,再坐班车去县城,路上至少3个多小时。“和我一样,山里人都有个习惯,病得下不了床才知道找大夫,很多小病耽搁成大病。”
    “现在好了,几分钟能到医院,环境好、大夫认真,而且先住院后交费,‘起付线’才300多元,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早点搬下来说不定我的病早都治好了。”躺在干净的病床上,郭福缓缓说道。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以往,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扶贫途中的“绊脚石”“拦路虎”。
    斗赢“病魔”,才能拔掉“穷根”。值得欣喜的是,绿洲医院不但硬件一流,软实力也毫不逊色。院长黄瑛元表示,为了不让群众因健康问题吃亏,绿洲医院专门从古浪县人民医院抽调23名骨干医务人员,全力以赴打好健康扶贫攻坚战。据统计,绿洲医院运营不到一个月时间,已经接收住院患者260人次,门诊患者2500多人次,这组数字是普通乡镇卫生院一年的接诊量。
    绿洲医院一街之隔,传来琅琅读书声。
    闻声而去,一所规划美观大方的学校就在眼前——这是绿洲中学。
    步入校门,让人感到惊讶的是,标准的足球场、人工草坪、风雨操场、礼堂、国学馆……一应俱全,这所位于戈壁滩上的初级中学基础设施完全不输任何一个职业学院。据悉,这所学校总投资近1亿元,占古浪县2017年大口径财政收入的,按照容纳学生2000人规模建设,确保下山群众的孩子能够就近入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在这里,记者看到了摆脱贫困的另一种改变与希望。
    这所学校教育的基础始终围绕这两个字——接轨。让山区的孩子与现代文明接轨、与自信接轨,从而彻底改变一个孩子、一个家庭贫困的面貌。
    每一间宿舍都干净整洁;晚饭时间,孩子们会自觉排队进入食堂,整个吃饭过程中没有一丝喧哗;每一个孩子都恪守文明、礼貌、友爱的守则。
    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