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城关街道办事处,县政府有关部门、单位: 
    为贯彻落实《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武政发〔2012〕305号)、《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威市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12-2018年)〉的通知》(武政办发〔2012〕396号)和《古浪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精神,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明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2011年,我县“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义务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与国家、省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学校危房比例较大;农村寄宿制学校校舍、生活用房、教学仪器设备不足;部分县城学校班额过大,占地面积、生均校舍面积不达标;一些农村学校(教学点)布点分散、规模较小、办学效益低下;部分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义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还存在较大差距;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对于解决全县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全面落实责任,切实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突出重点、分步推进、整体提高”的总体思路,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宗旨,以提高整体办学水平为目标,以合理配置资源为重点,以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为抓手,以完善投入机制为保障,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着力缩小县域内义务教育城乡间、校际间办学差距,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稳步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目标任务。结合我县实际,实施义务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合理配置并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逐步使全县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同等的办学条件,同等的优秀师资,同等的教育管理和质量,达到县域内义务教育城乡间、学校间办学水平无明显差距的均衡目标。具体目标是: 
到2014年,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标准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大班额和择校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县城学校及大靖、土门、黄花滩、裴家营、泗水、海子滩等6个乡镇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实现均衡发展。 
到2016年,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危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本消除薄弱学校和大班额现象,定宁、民权、古浪、永丰滩、西靖、直滩等6个乡镇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实现均衡发展,县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实现均衡发展目标。 
到2018年,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明显提高,黄羊川、横梁、古丰、黑松驿、十八里堡、干城、新堡等7个乡镇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实现均衡发展,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均衡发展目标并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 
到2020年,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办学效益和质量进一步提高,与全省同步接受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 
  
  二、深化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采取有效措施,扩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提高现有优质资源的利用水平。提倡对口帮扶,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通过共同研讨备课、研修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积极探索开展义务教育学校“老校+新校”、“强校+弱校”、“城市学校对口帮扶农村学校”、“小学托管教学点”等模式,实行义务教育学校合作办学、捆绑式办学,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最大限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二)大力提高中小学信息化水平。按照《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试行)》要求,积极实施“三通两平台”工程,为义务教育学校配备多媒体远程设备,装备公共交互式多媒体教学教室,购置教学用计算机,提高生机比和师机比,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抓好名师和名校网络课堂建设工程,通过网络远程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专业化能力,加快优质资源共享,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建设教育资源和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做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基本实现县域内远程教育共建共享,利用优质资源开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