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武政发〔2012〕305号)、《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威市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12-2018年)〉的通知》(武政办发〔2012〕396号)和《古浪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精神,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合我县义务教育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现有中小学277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职业高中附设初中班学校2所,初级中学2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250所(其中教学点92个)。现有中小学生53435人,其中小学生32221人,初中生21214人。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在校学生巩固率为100%,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比率为100% ,初中在校学生巩固率为99.95%,毕业率为99.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3%。义务教育学校有教职工3691人,其中专任教师3621人。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100%、98.88%,小学师生比为1:14,初中师生比为1:19。中小学“08标准”D级危房全面消除。小学、初中实验教学仪器配齐率分别达到62%、100%,生均图书分别达到17册、22.5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推进,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近年来,“两基”国检工作促进了全县义务教育的长足发展,但国检后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农村中小学“09标准”D级危房比例较大,寄宿制学校食堂、校舍等辅助设施不足;小学特别是教学点布局分散,规模小、办学效益低,学校布局调整还需进一步推进;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学科结构不尽合理,英语、音体美等学科教师相对紧缺,教师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学校总体办学水平不高,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按照“省市统筹、以县为主、突出重点、分步推进、整体提高”的总体思路,以优化教育布局结构、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师资、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建立并完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着力缩小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城乡间、学校间的差距,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办学质量和效益,为实现全县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发展目标     到2014年,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标准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大班额和择校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县城学校及大靖、土门、黄花滩、裴家营、泗水、海子滩等6个乡镇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实现均衡发展。
    到2016年,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危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本消除薄弱学校和大班额现象。定宁、民权、古浪、永丰滩、西靖、直滩等6个乡镇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实现均衡发展,县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实现均衡发展目标。
    到2018年,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全县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明显提高,黄羊川、横梁、古丰、黑松驿、十八里堡、干城、新堡等7个乡镇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实现均衡发展,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均衡发展目标并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
    到2020年,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办学效益和质量进一步提高,与全省同步接受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
   
四、工作任务
    (一)不断优化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国办发〔2012〕48号)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实施意见》(甘政办发〔2013〕71号)精神,充分考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和生态移民暨扶贫开发黄花滩“下山入川”工程的实施对教育资源的需求,统筹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地理环境和交通状况、教育条件保障能力、学生家长负担能力、群众认可等因素,坚持“合理布局、方便就学、先建后撤、相对集中、示范带动、稳步推进”的原则,科学合理、因地制宜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要重点推进古浪新区(工业服务区)和生态移民暨扶贫开发黄花滩“下山入川”工程教育园区建设,围绕“下山入川”工程统筹做好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和南部山区学校的调整撤并工作,加强乡镇中心小学和乡镇初中建设,着力办好南部山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努力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合理布局,加快缩小义务教育学校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为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