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关注古浪>>生态文明>>正文
【生态文明 美丽甘肃】八步沙,绿色何以永驻?
日期:18-05-11 09:04:03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宋振峰,伏润之 字号:[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八步沙林场职工深入林区管护。记者 张子恒

    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源……1981年,古浪县这六位年逾半百的老人,挺进八步沙。

  37年来,六老汉和他们的后代矢志不渝,让亘古荒漠变成了一片绿洲。

  一个家庭,都难免有矛盾纠纷。在岁月的漫漫长河里,六老汉和他们的后代,为何能够一直团结起来,让绿意不断在沙海延伸?

绿色梦想,同心共筑

  “眼看着沙丘以每年7米多的速度向村子移来,真担心哪天就将我们的家园毁了。”5月6日,六老汉中年龄最小的张润源对记者回忆起当年风沙肆虐的八步沙,至今心有余悸。

  八步沙,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是古浪县北部一大风沙口。离六老汉家所在的土门镇只有3.5公里。

  不甘心将世代生活的家园拱手让给沙漠,六老汉在治沙合同书上摁下鲜红的指印,以联户承包的形式组建了八步沙集体林场。

  联户承包,各管一片。但他们毕竟在一个锅里吃饭,争吵在所难免。

  在沙漠中种树难,管护更难。防偷牧、防盗伐、防火情成了他们每天做的基本功课。可刚开始,程海老汉觉得在自己林地巡视一圈就行了,经常开小差溜回家。

  当时的场长石满老汉不答应了。他训斥程海说,回去时应该及时告知大家一声,互相帮衬看管。

  “有啥大不了的?”程海很不高兴。

  “我都碰到放羊的人好几回了。羊一啃,沙漠里好不容易长大的树就没了。”石满更火了。

  两人大吵了一架后,几天都互相不说话。后来,在其他老汉的劝说下,程海主动道了歉。

  因为共同的绿色梦想,像这样的磕磕碰碰,六老汉最终都能互相体谅、化解。

  眼看着八步沙一天天绿了,六老汉舍不得也放不下这片林子。

  郭朝明的儿子、八步沙林场现任场长郭万刚说:“我们六家人有个约定,老人们走的时候说了,无论多苦多累,我们六家人必须有一个继承人,要把八步沙管下去。”

  因为这个美好的共同约定,郭万刚以及贺老汉的儿子贺忠祥、石老汉的儿子石银山、罗老汉的儿子罗兴全、程老汉的儿子程生学、张老汉的女婿王志鹏接过了治沙的接力棒,成了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

  去年,郭万刚的侄子郭玺也来林场上了班,成为八步沙第三代治沙人。

  绿色的希望,在浩瀚的沙海中不断升腾。

头雁引领,股份联结

  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六老汉再美好的约定,也面临着严峻考验。

  其实,20多年前,他们这个集体就差点散伙。

  六老汉的后代说,这多亏了郭万刚。

  1993年到1996年,由于国家生态政策的调整,八步沙林场没有了造林补助。起初,附近村民盖土坯房,还买他们种的花棒。但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花棒逐渐没人要了,林场陷入了困境。

  1995年,林场就开始发不出工资了,面临着破产、倒闭。贺老汉的儿子贺忠祥回忆说:“谁不得养家糊口?那时,我们大多数人都很茫然,感到待不下去了,这个地方这么干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

  困难面前,郭万刚站了出来。他提议,在林场附近,购置300亩荒地,再打眼机井,种些小麦、玉米等粮食和西瓜、西红柿等经济作物,探索多种经营。

  当时,贺发林、石满已相继离世,郭万刚的父亲郭朝明老人也退休了。一开始,除了石银山、贺忠祥两位第二代治沙人外,其他老人并不同意郭万刚的想法,买地、打井,得花二三十万元,钱从哪来?

  从银行贷了20万元后,郭万刚觉得,还得让大家都动起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他琢磨出了“出工记账,折价入股,按股分红”的办法。六家人,有的人家劳力多,就多出些劳动力,在林场多干点活;有的人家劳动力少,就多出点钱。当时,每家折价入股集资1万元。

  1997年,靠着多方筹资的30多万元,林场买了地,打了井,当年就收入了20万元。从此,林场起死回生,蹚出了一条“以农促林、以副养林、以林治沙,农林牧副多业并举”的发展新路子。

  更为关键的是,从此,六老汉和他们的后代,变成了八步沙林场的六位股东。全新的股份利益联结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六家人的积极性,也将六家人紧紧地“拴”在了一起,为林场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个人敢做梦,时代能圆梦

  在六老汉的后代们看来,2003年,郭万刚又下了一步具有前瞻性的“妙棋”——主动出击,跨区域承包治理古浪县另一个风沙口——黑岗沙。

  当时,在六老汉和他们后代不懈的努力下,7.5万亩的八步沙已经全部治理完了,创造出了人间绿色奇迹,让昔日的不毛之地焕发出盎然生机。

  一听到郭万刚想治理25公里远的黑岗沙时,其他人并不赞同。有的说,我们6个人,从来没有一次性大规模地治沙造林过,把八步沙管好就行了,何必跑那么远,去受那苦?有的说,治理11余万亩的黑岗沙,苗木费、劳务费等前期投入就得30多万元,如果干不成,钱打了水漂,咋办?

  郭万刚深知,林场要发展,就不能守摊子。他力排众议,那年春天,进军黑岗沙,开始了“二次创业”。

  当年,他们在黑岗沙栽了7000亩白榆、沙枣、红柳、柠条等沙生植物,成活率很高。秋季,县林业部门负责人来验收,看到眼前的一切非常高兴,爽快地兑
|<< << < 1 2 > >> >>|
责任编辑:ren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
推荐新闻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