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通过土地流转,种植了200亩地的当归、党参、羌活、乌药,加上饲养的70多只绵羊和10多头牛,年收入将达18万元。”天祝县哈溪镇水泉村村民杨维生说,“以前种小麦收入不了多少钱,种植中药材只要方法得当,年收入是小麦的十几倍。”
“80”后的杨维生,初中毕业后,接手了父亲的资产——300只山羊,当起了“放羊娃”。在养羊的过程中,他结识了一些收购冬虫夏草的药材商,跟着做起了“虫草”生意。2013年,杨维生在天堂镇收购“虫草”时,看到当地多数群众都种植中药材,并听说中药材的收入很好后,便萌生了种植中药材的念头。   杨维生先后多次到甘肃岷县和天堂镇学习考察中药材种植,并购买了乌药苗进行试种。3年后,10亩地收获5000公斤乌药,收入10万元。杨维生从中尝到了甜头,开始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增加中药材种植品种。   种植中药材能否产生经济效益,关键在销售。说起销售,杨维生笑着说:“现在是信息化社会,不怕卖不出去,主要还是看价格。” 杨维生通过手机微信,时刻关注中药材销售微信公众平台上的销售信息,并通过这一平台结识收购药材的客户。   5年的种植药材经验,让杨维生成为当地种植中药材的“行家”,也成了村里最年轻的致富带头人。   52岁的祁成福是最早跟着杨维生通过种植中药材致富的。今年,祁成福扩大了种植规模,种了150亩地的中药材。“别看杨维生年轻,但他做事有魄力,村里好多人都是在他的带动下开始种植中药材的。”祁成福说。
中药材种植,不但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还实现了80多人就近务工。50多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刘自存就是其中之一,自2013年以来,刘自存就在杨维生的药材地里打工。“我一年干5个月,每天80元,一年能收入1万多元,既赚到了钱,又照顾了一家老小,这是多好的事。”刘自存高兴地说。几年下来,刘自存不仅成了种植中药材的“技术人员”,也成了药材种植户。今年,她和老伴在自家的5亩地里也种上了羌活。   在杨维生的带动下,水泉村的270多户村民种植了中药材,全村共种植各类中药材1200亩,成为了哈溪镇中药材种植示范村。“等到药材成熟后,我就联系价格最高的买家,将村里的药材一起出售。”杨维生说。   据哈溪镇副镇长祁玉山介绍,今年,哈溪镇共种植中药材1万多亩,建成中药材连片种植示范点13处。中药材种植已成为该镇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特色产业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