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深入实施开放外向、城乡融合、生态立市、工业强市、人才兴市战略,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健全,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型武威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攀升,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增强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科技创新平台切实加强。我市被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列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甘肃武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效显著。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以优秀等次通过评估考核。天祝县高性能碳基材料特色产业基地被科技部核定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民勤县被确定为全国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企业技术中心16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家、企业技术中心32家,省级工程实验室4家。6家星创天地通过科技部备案。培育省级众创空间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市级众创空间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建立研发机构14个,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28家。建成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3家,在78户企业中推广应用中小企业云平台服务。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组织实施了甜高粱收割机、多功能立体固沙车、电励磁低速同步发电机、小容量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等一批科技研发攻关项目,全市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组建了甘肃省风电装备制造全产业链联盟、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国首台自主研发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建成并成功出束。培育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省级6家、市级6家。累计完成专利申请3949件,授权专利2203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0.58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家,2016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5.33亿元。培育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家,认定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
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不断提升。不断拓宽政产学研用合作范围和领域,建成了武威重离子治疗肿瘤中心、甜高粱收割机械生产基地、绿洲现代农业科学研究试验站和石羊河流域农业与生态节水实验站等一批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累计取得各类科技成果396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项,国内领先147项,国内先进113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1.2%。市农科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吉祥1号”杂交玉米新品种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大力开展技术贸易活动,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累计达到29亿多元。开发推广工业新技术100多项、新产品570多个。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积极探索区域性差异人才政策,从人才引进培养、选拔使用、激励保障等方面出台41项具体政策,着力打造人才高地和人才特区。投资1.2亿元建成金熊猫公寓,累计修建、改建人才公寓848套。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累计达到15.8万人。2010年以来,累计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1467人,其中博士26名、硕士416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3人,省级领军人才、省级优秀专家、省级科技创新人才41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人才126人。每万人拥有R&D科学家和工程师2.7人,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才278人。
科技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出台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方案》,修订完善了全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支撑和保障,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社会氛围,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