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中央省属媒体采访团在黄花滩移民区万只母羊繁育基地采访
    脱贫攻坚是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我市天祝县是“四省藏区”贫困片区县和国定“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古浪县是六盘山贫困片区县和省定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武威如何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让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无缝”对接,是中央和省属新闻媒体采访团此行采访报道的一个重要选题。
    5月21日早上,天祝高原大雪纷飞,但在松山镇德吉新村村民苏万禄的食用菌棚里却温暖如春,大家围着苏万禄,听他讲述移民搬迁以来的生活变化和发展致富产业的经历。苏万禄从偏远山区搬到这里后,不仅住上了二层小楼,还拥有2座温室大棚和9亩耕地,大棚种香菇,地里则种上了藜麦,一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加上合作社分红,他家的年收入是搬迁前的5倍多,已顺利实现了脱贫。中国经济导报甘肃记者站站长朱永先说:“武威市实施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工程,让深山区贫困群众的生活彻底变了样。贫困群众通过移民搬迁,不仅住上了好房子,还有了收入稳定的致富产业,过上了好日子,这些经验都值得在全国推广。”
    古浪县南部山区山大沟深,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饮水难、就业难、增收难问题突出,“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为使山区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古浪县先后在黄花滩移民区开工建设12个移民点和绿洲小城镇,使移民住宅与水、电、路、渠、林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步配套,确保移民群众能够搬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走在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一排排新房宽敞明亮,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个个富民产业落地生根……目之所及,都让采访团感到震撼。在西靖镇兴民新村,采访团饶有兴趣地参观了村民李宗永的新家。李宗永从交通不便、靠天吃饭的山区搬迁下来后,不但住上了有独立院落的新房,还承包了蔬菜大棚种西红柿,致富有了保障,生活过得一年比一年好。甘肃农民报记者金鑫说:“第一次看到规模这么大、基础设施如此完备的移民区,能在沙漠边缘建起这么多的移民住宅区,武威市在易地扶贫搬迁方面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
    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头等大事和民生“工程”,既要寻求发展措施,更要因地制宜,既要“输血”更要“造血”。古浪县将2018年确定为脱贫攻坚“产业培育年”,全面推开农村“三变”改革,突出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优先地位,注重培育“造血”扶贫机制,重点在壮大特色产业基础、延伸农业产业链、完善农业规模经营收益分享机制方面着力突破,提升农业产业质量和效益,让贫困群众获得持续稳定收入。
    在黄花滩移民区,由一家国有扶贫产业开发公司开发建设的万只母羊繁育基地坐落在沙漠边缘,成为了移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依靠。公司负责人胡丛斌向采访团介绍:“我们引进基础母羊1万只以上,通过‘贷母还羔’的‘羊银行’模式,以大带小、示范引领、联动发展,实现‘造血式’扶贫,吸纳贫困户到繁育基地、联合社务工,群众以产业工人的形式获得劳务报酬,通过劳务帮带,实现脱贫致富。”
    “脱贫攻坚,产业是关键,古浪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脱贫增收项目,通过‘羊银行’模式,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这些做法经验非常好。”《甘肃日报》记者洪文泉说。
    黄花滩生态移民区五道沟万亩戈壁日光温室产业园区,目前已成为古浪县探索发展“戈壁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建成后,可满足2000户搬迁贫困群众的产业发展需求,通过企业统一经营和农户参与种植生产相结合的模式,推进日光温室精细蔬菜标准化生产、集约化发展,投产后年棚均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为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和脱贫致富奠定坚实基础。在坐车观摩了规模宏大的园区后,采访团成员纷纷围着园区建设的领头人、黄花滩生态移民后续产业专业合作社党委书记胡中山,向他求取在戈壁滩上发展现代农业的“真经”。
    采访团成员纷纷表示,短短的3天,深切感受到了武威干部群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将聚焦武威在脱贫攻坚中的新作为、新篇章,客观报道武威脱贫攻坚中取得的突出成果,讲好武威脱贫攻坚的好经验、好故事,为更好推进脱贫攻坚提供强大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