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为党政分忧,下为百姓解愁”是民政系统始终恪守的民本理念,践行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近5年来,我市认真落实各项改革措施,着力提高民政工作水平,民政工作呈现改革创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全市社会救助体系日趋完善,综合减灾救灾能力不断提升,社会福利事业加快发展,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深入推进,民政在惠民生、托底线、促发展、保稳定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社会救助水平持续提高
5年来,全市各级民政部门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己任,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实效,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截至2017年9月,全市共支出扶贫攻坚兜底保障资金187088.26万元。
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标准逐年提高。目前,我市农村低保标准已由2013年的1907元提高到了350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已由2013年的2814元提高到了6020元,分散供养标准已由2013年的2670元提高到了4855元,保障五保对象7576人,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规范。2017年,开展加强和规范农村低保专项行动,动态调整农村低保对象27418人,认定农村一类低保对象11747人,二类低保对象37319人,有效整治了评定程序不规范等问题。通过几次低保专项整治工作,我市低保审核更加严格,操作更加规范、对象更加准确、标准更加科学、措施更加到位,效果更加明显,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特困救助供养政策有效落实。近年来,我市采取集中供养、分散居家供养、亲友寄养等方式,妥善解决了农村五保对象的生活起居问题;五保对象的参合费用由民政部门全额代缴,住院治疗费用经新农合报销后,民政部门给予全额救助,切实解决了农村五保对象看病就医问题。同时,加大农村敬老院建设力度,以示范敬老院建设为重点,新、改、扩建敬老院18所,实现了五保对象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医疗救助工作稳步推进。对特困供养对象的住院医疗费用,在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后,按个人负担费用的100予以救助。低保对象和建档立卡对象,在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后,按不低于70的比例给予救助,基本解决了困难群众医疗费用高的问题。实行定点医疗机构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相一致的制度,优化救助流程,简化结算程序,实现“一站式”即时结算,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
项目建设稳步实施
近5年来,全市争取各类民政项目建设资金19185万元。
全市建成武威市第二社会福利院、武威市救灾物资储备中心、武威市福利院成人综合楼、武威市军供站改造、凉州区殡仪馆、凉州区中心敬老院、古浪县黄花滩综合养老服务福利中心、天祝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农村日间照料中心468个,城市日间照料中心45个等一批重点项目。
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力度。甘肃省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重点项目——武威市幸业养老中心项目总投资5.6亿元,设置床位1000张。截止目前已完成投资2.7亿元,完成13栋楼的整体建设,正在建设室外辅助工程及绿化工程。
社会福利事业跃上新台阶
近5年来,我市建成各类养老设施机构456所,设置床位7539张;建成独立儿童福利院1所、儿童部3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3所,未成年人保护机构1所。
我市先后出台《进一步加快养老事业发展》等养老事业配套政策20多项,以金融支持、土地供应、税费减免、财政投入等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各类养老设施机构456所,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2.1张。建成民办养老机构9所,设置床位900张;正在兴建的武威市幸业养老中心建成后能够满足多种养老需求。福利机构集中供养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残疾人员1079名,15775名残疾人享受到残疾人两项补贴。4个残疾人福利机构(凉州区黄羊养老福利服务中心、民勤县失能老人养护院、古浪县社会福利中心、天祝县养护福利中心)正在建设。
双拥优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
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双拥模范城(县)和丝绸之路双拥文明线为载体,以军地援建“双十工程”为抓手,以“双拥在基层”为平台,加大军地互办实事和参与重点工程建设力度,广泛开展群众性双拥实践活动,采取有力措施落实双拥、推进双拥。“一创三活动”得到了新的发展,军地援建“双十工程”扎实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丝绸之路双拥文明线创建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市双拥工作向着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迈进。双拥模范城(县)省级创建实现“满堂红”,全国创建实现“三连胜”。